输出响应体

    • 1、 响应行: ① + ②
    • 3、 响应体: ④

    对于 HTTP 响应体的输出,在 OpenResty 中调用 ngx.sayngx.print 即可。 通过查看官方 wiki 可知,这两者都是输出响应体,区别是 ngx.say 会多输出一个 。如果你用的是浏览器完成的功能调试,使用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。但是如果使用各种终端工具,这时候使用 ngx.say 明显就更方便了。

   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的,是这两个函数都是异步输出的,也就是说当调用 ngx.say 后并不会立刻输出响应体。参考下面的例子:

    测试接口可以观察到, 响应内容是在触发请求 3s 后一起接收到响应体,而 /test2 则是先收到一个 hello 停顿 3s 后又接收到后面的 the world

    再看下面的例子:

    通过两个例子对比,可以知道,因为是异步输出,两个响应体的 输出时机是不一样的

    如何优雅处理响应体过大的输出

    如果响应体比较小,这时候相对就比较随意。但是如果响应体过大(例如超过 2G),是不能直接调用 API 完成响应体输出的。响应体过大,分两种情况:

    • (2) 输出内容本身是由各种碎片拼凑的,碎片数量庞大,例如应答数据是某地区所有人的姓名。

    第 (1) 种情况,要利用 HTTP 1.1 特性 CHUNKED 编码来完成,一起来看看 CHUNKED 编码格式样例:

    CHUNKED 编码格式样例

    可以利用 CHUNKED 格式,把一个大的响应体拆分成多个小的应答体,分批、有节制的响应给请求方。

    按块读取本地文件内容(每次 1KB),并以流式方式进行响应。笔者本地文件 data.db 大小是 4G , Nginx 服务可以稳定运行,并维持内存占用在几 MB 范畴。

    注:其实 Nginx 自带的静态文件解析能力已经非常好了。这里只是一个例子,实际中过大响应体都是后端服务生成的,为了演示环境相对封闭,所以这里选择本地文件。

    第 (2) 种情况,其实就是要利用 的特性了,它的输入参数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字符串参数,也可以是 table 对象。

    参考官方示例代码:

    将输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