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输出

    Luiz Henrique de Figueiredo:我主要是一块一块的构建,分块测试。我很少使用调试器。即使用调试器,也只是调试 C 代码。我从不用调试器调试 Lua 代码。对于 Lua 来说,在适当的位置放几条打印语句通常就可以胜任了。

    Roberto Ierusalimschy:我差不多也是这样。当我使用调试器时,通常只是用来查找代码在哪里崩溃了。对于 C 代码,有个像 Valgrind 或者 Purify 这样的工具是必要的。

    摘自《编程之魂 — 采访 Lua 发明人的一篇文章》。

    由此可见掌握日志输出是多么重要,下至入门同学,上至 Lua 作者,使用日志输出来确定问题,是很必要的基本手段。

    请看下面的示例:

    访问网页,生成日志( 文件)结果如下:

    大家可以在单行日志中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,例如:时间、日志级别、请求ID、错误代码位置、内容、客户端 IP 、请求参数等等,这些信息都是环境信息,可以用来辅助完成更多其他操作。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定义日志格式,具体可以参考 Nginx 的 章节。

    细心的读者发现了,中间的两行日志哪里去了?这里不卖关子,其实是 日志输出级别 的原因。上面的例子,日志输出级别使用的 error,只有 等于或大于 这个级别的日志才会输出。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 OpenResty 里面的 语句是 NOTICE 级别。

    他们是一些常量,越往上等级越高。读者朋友可以尝试把 error log 日志级别修改为 info,然后重新执行一下测试用例,就可以看到全部日志输出结果了。

    对于应用开发,一般使用 ngx.INFO 到 ngx.CRIT 就够了。生产中错误日志开启到 error 级别就够了。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级别呢?不同的人、不同的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。

    网络日志输出

    如果你的日志需要归集,并且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,那么这里要推荐的库可能就让你很喜欢了。 ,可以说很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及的几个特性需求问题。

    lua-resty-logger-socket 的目标是替代 Nginx 标准的 以 非阻塞 IO 方式 推送 access log 到远程服务器上。对远程服务器的要求是支持 syslog-ng 的日志服务。

    列举几个好处:

    • 基于 cosocket 非阻塞 IO 实现
    • 短时间的网络抖动,自动容错
    • 日志传输过程完全不落地,没有任何磁盘 IO 消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