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始终使用的是同一个配置文件,即 webpack.config.js,区别不同的环境是通过变量,这节我们来讲下比较普遍使用的作法,也是官方推荐的作法,来实现配置文件的分离。

   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,为什么要分离成不同的环境配置文件呢?主要是开发和生产环境的差异性比较大,比如我们开发环境需要一个 webpack-dev-server 而生产环境不需要,生产环境只需要保证编译出来的文件体积足够小,性能足够好就可以,开发环境也不需要压缩文件,不压缩反而能看得清楚编译后的源码,而生产环境就要保证体积小,所以要压缩编译后的文件。

    之前我们也写了不少配置,现在我们就把它们整理一遍,主要是参照官方的这一篇文档: 生产环境构建,我也把这次的提交放到 上了,有兴趣的可以直接来看。

    我们根据文档把这个操作实践一遍,这边主要是贴代码加一些简单的讲解。

    2. 操作

    首先把 webpack.config.js 一分为二,开发环境的配置文件叫 webpack.dev.js,而生产环境的叫 webpack.prod.js,除此之外,还要多加一个文件,就是把他们共同的部分抽出来,单独成一个文件,叫 webpack.common.js,这样 webpack.dev.jswebpack.prod.js 就不会有太多相同或重复的内容,只要写出他们不同的部分就好了,这样也好维护啊。

    抽出来相同的内容为 webpack.common.js 再加上差异化的部分 webpack.dev.jswebpack.prod.js,那总要把它们合起来才是可读取的真正的配置文件,如何合起来呢,官方提供了一个工具:webpack-merge。

    首先来安装这个工具。

    1. 去掉了 HMR,之前临时为了 HMR 而改的 [name].[hash].js 也改回来了 [name].[chunkhash].js,可以查看回这篇文章 12. 如何使用模块热替换 HMR 来处理 CSS

    2. 用了 DefinePlugin 这个插件 来定义全局变量,参见下面的 webpack.prod.js 文件,关于它的用法可以看这篇文章 。

    3. 其他一些细微的调整,比如 sass-loader 那部分,还有 svg 文件的处理等。

    4. 开发环境使用了 devtool: 'inline-source-map',编译出来的 bundle 文件较大。

    5. css 使用 contenthash 而不是 chunkhash,文件内容一改变,文件名才改变。

    开始贴代码。

    webpack.common.js

    1. const merge = require('webpack-merge');
    2. const common = require('./webpack.common.js');
    3. module.exports = merge(common, {
    4. entry: {
    5. "app.bundle": './src/app.js',
    6. "contact": './src/contact.js',
    7. "bootstrap": bootstrapEntryPoints.dev
    8. },
    9. devtool: 'inline-source-map',
    10. devServer: {
    11. inline: true,
    12. port: 9000,
    13. open: true,
    14. }
    15. });

    webpack.prod.js

    最后记得修改一下 package.json 文件。

    1. {
    2. "scripts": {
    3. "dev": "webpack-dev-server --config webpack.dev.js",
    4. "prod": "webpack -p --config webpack.prod.js"
    5. }

    npm run dev 的运行结果如下:

    18. 构建开发和生产环境-分离配置文件 - 图1

    npm run prod 的运行结果如下:

    先说这么多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