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线上事故引发的对PHP超时控制的思考
从日志里也可以看出fpm worker进程因为执行超时(超过15s)而被kill掉了。
最终经过排查确定是因为访问redis没有设置读写超时,后端redis实例挂了导致请求阻塞而引发的故障,事故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,在故障期间整个服务完全不可用。
事后一直不解为什么超时会导致fpm的退出?php-fpm.conf配置里有个:,正是它导致fpm的退出,此配置项的注释中写的很清楚:如果一个request的执行时间超过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,worker进程将被killed。
此次事故引发我对PHP超时机制的进一步探究,fpm的处理方式太过暴力,那么除了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还有没有别的超时控制项可以避免这类问题?下面将根据PHP中几个涉及超时的配置分析内核是如何处理的。(版本:php-7.0.12)
这个配置在php.ini中,含义是PHP解析请求数据的最大耗时,如解析GET、POST参数等,这个参数控制的PHP从解析请求到执行PHP脚本的超时,也就是从php_request_startup()到php_execute_script()之间的耗时。
此配置默认值为60s,cli模式下被强制设为-1,关于这个参数没有什么可说的,不再展开分析,下面重点分析max_execution_time
。
此配置也在php.ini中,也就是说它是php的配置而不是fpm的,从源码注释上看这个配置的含义是:每个PHP脚本的最长执行时间。
默认值为30s,cli模式下为0(即cli下此配置不生效)。
从字面意义上猜测这个配置控制的是整个PHP脚本的最大执行耗时,也就是超过这个值PHP就不再执行了。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测试下(max_execution_time = 10s):
//test.php
<?php
sleep(20);
echo "hello~";
?>
max_execution_time
配置的是10s,按照上面的猜测,浏览器请求test.php将因为超时不会有任何输出,并可能返回某个500以上的错误,我们来实际操作下(不要用cli执行):
curl http://127.0.0.1:8000/test.php
结果输出:
hello~
很遗憾,结果不是预期的那样,脚本执行的很顺利,并没有中断,难道max_execution_time
配置对fpm无效?网上有些文章认为”如果php-fpm中设置了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 的话,那么 max_execution_time 就不生效”,事实上这是错误的,这俩值是没有任何关联的,下面我们就从内核看下max_execution_time
具体的实现。
max_execution_time
在php_execute_script()
函数中使用的:
//main/main.c #line:2400
PHPAPI int php_execute_script(zend_file_handle *primary_file)
{
...
//注意zend_try,后面会用到
zend_try {
...
if (PG(max_input_time) != -1) { //非cli模式
...
zend_set_timeout(INI_INT("max_execution_time"), 0);
}
...
zend_execute_scripts(...);
}zend_end_try();
}
之前的一篇文章《一张图看PHP框架的整体执行流程》画的一幅图已经介绍过php_execute_script()
函数的先后调用顺序:php_module_startup
-> php_request_startup
-> php_execute_script
-> php_request_shutdown
-> php_module_shutdown
,它是PHP脚本的具体解析、执行的入口,max_execution_time
在这个位置设置的可以进一步确定它控制的是PHP的执行时长,我们再到zend_set_timeout()
中看下(去除了一些windows的无关代码):
如果你用过C语言里面的定时器看到这里应该明白max_execution_time
的含义了吧?zend_set_timeout
设定了一个间隔定时器(itimer),类型为ITIMER_PROF
,问题就出在这,这个类型计算的程序在用户态、内核态下的执行
时长,下面简单介绍下linux几种不同类型的定时器。
a. 间隔定时器itimer
间隔定时器设定的接口setitimer定义如下,setitimer()为Linux的API,并非C语言的Standard Library,setitimer()有两个功能,一是指定一段时间后,才执行某个function,二是每间格一段时间就执行某个function。
int setitimer(int which, const struct itimerval *value, struct itimerval *ovalue));
struct itimerval {
struct timeval it_interval; //it_value时间后每隔it_interval执行
struct timeval it_value; //it_value时间后将开始执行
};
struct timeval {
long tv_sec;
long tv_usec;
};
which为定时器类型:
ITIMER_VIRTUAL : 以该进程在用户态下花费的时间来计算,它送出SIGVTALRM信号
ITIMER_PROF : 以该进程在用户态下和内核态下所费的时间来计算,它送出SIGPROF信号
it_interval指定间隔时间,it_value指定初始定时时间。如果只指定it_value,就是实现一次定时;如果同时指定 it_interval,则超时后,系统会重新初始化it_value为it_interval,实现重复定时;两者都清零,则会清除定时器。
b. 内核态、用户态
操作系统的很多操作会消耗系统的物理资源,例如创建一个新进程时,要做很多底层的细致工作,如分配物理内存,从父进程拷贝相关信息,拷贝设置页目录、页表等,这些操作显然不能随便让任何程序都可以做,于是就产生了特权级别的概念,与系统相关的一些特别关键性的操作必须由高级别的程序来完成,这样可以做到集中管理,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。Intel的X86架构的CPU提供了0到3四个特权级,而在我们Linux操作系统中则主要采用了0和3两个特权级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核态和用户态。
每个进程都有一个4G大小的虚拟地址空间,其中0~3G为用户空间,3~4G为内核空间,每个进程都有一各用户栈、内核栈,程序从用户空间开始执行,当发生系统调用
、发生异常
、外设产生中断
时就从用户空间切换到内核空间,系统调用
都有哪些呢?可以从kernal源码中查到:linux-4.9/arch/x86/entry/syscalls/syscall_xx.tbl,比如读写文件read/write、socket等。
PHP本质就是普通的C程序,所以我们直接按照C语言程序分析就行了,内核态、用户态的区分简单讲就是如果cpu当前执行在用户栈还是内核栈上,比如程序里写的if、for、+/-等都在用户态下执行,而读写文件、请求数据库则将切换到内核态。
c. linux IO模式
PHP中操作最多的就是IO,比如访问数据、rpc调用等等,因此这里单独分析下IO操作引起的进程挂起。
对于一次IO访问(以read举例),数据会先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,然后才会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,linux系统产生了下面五种网络模式:
- 阻塞 I/O(blocking IO)
- 非阻塞 I/O(nonblocking IO)
- I/O 多路复用( IO multiplexing)
- 信号驱动 I/O( signal driven IO)
- 异步 I/O(asynchronous IO): linux下很少用
阻塞IO下当用户进程调用了recvfrom这个系统调用,kernel就开始了IO的第一个阶段:准备数据(对于网络IO来说,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。比如,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UDP包。这个时候kernel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)。这个过程需要等待,也就是说数据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。而在用户进程这边,整个进程会被阻塞、休眠。当kernel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,它就会将数据从kernel中拷贝到用户内存,然后kernel返回结果,用户进程才解除block的状态,重新运行起来。通过ps命令我们也可出fpm等待io响应时的状态:
[qinpeng@kvm980199 ~]$ ps aux|grep fpm
xiaoju 26700 0.0 0.2 207812 5340 ? S Dec28 0:16 php-fpm: pool www
ps命令进程的状态:R 正在运行或可运行 S 可中断睡眠 (休眠中, 受阻,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)。
最后我们回到PHP,总结一下:
ITIMER_VIRTUAL
定时器只会在用户态
下倒计时,在内核态下将停止倒计时,ITIMER_PROF
在两种状态下都倒计时,ITIMER_REAL
则以系统实际时间倒计时,因为除了这两种状态,程序还有一种状态:挂起
,也就是说ITIMER_REAL
之外的两种定时器记录的都是进程的活跃状态,也就是cpu忙碌的状态,而读写文件、sleep、socket等操作因为等待时间发生而挂起的时间则不包括。这就是为什么上面测试脚本执行的时间比max_execution_time
长的原因。这个时间限制的是执行时间,不含io阻塞、sleep等等进程挂起的时长,所以PHP脚本的实际执行时间远远大于max_execution_time
的设定。
所以如果PHP里的定时器setitimer
用的是ITIMER_REAL
或者用下面的代码测试,上面的例子结果就是我们预期了。
<?php
while(1){
将返回: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。
现在可以清楚上面测试例子为什么不是预期结果的原因了,文章开始提到的故障也是因为等待redis响应而导致fpm的worker进程挂起,等待redis响应的时间并不在ITIMER_PROF
计时内,所以即使我们配的max_execution_time <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,也无法因为IO阻塞的原因而命中max_execution_time
的限制,除非类似死循环这类导致长时间占用cpu的情况。
我们接着从源码看下max_execution_time
超时时PHP是如何中断执行、返回错误的。
zend_set_timeout()
函数中设定的ITIMER_PROF
定时器超时信号处理函数为zend_timeout()
:
//Zend/zend_execute_API.c #line:1181
ZEND_API void zend_timeout(int dummy)
{
if (zend_on_timeout) {
...
zend_on_timeout(EG(timeout_seconds));
}
zend_error_noreturn(E_ERROR, "Maximum execution time of %pd second%s exceeded", EG(timeout_seconds), EG(timeout_seconds) == 1 ? "" : "s");
}
zend_error_cb
是一个函数指针,它在php_module_startup()
中定义:
//main/main.c #line:2011
int php_module_startup(sapi_module_struct *sf, zend_module_entry *additional_modules, uint num_additional_modules)
{
...
zuf.error_function = php_error_cb;
...
zend_startup(&zuf, NULL);
...
}
//Zend/zend.c #line:632
int zend_startup(zend_utility_functions *utility_functions, char **extensions)
{
...
zend_error_cb = utility_functions->error_function; //即:zend_error_cb = php_error_cb
...
}
最终调用的是php_error_cb()
:
//main/main.c #line:973
static ZEND_COLD void php_error_cb(int type, const char *error_filename, const uint error_lineno, const char *format, va_list args)
{
...
switch (type) {
...
case E_ERROR:
case E_RECOVERABLE_ERROR:
case E_PARSE:
case E_COMPILE_ERROR:
case E_USER_ERROR:
...
/* the parser would return 1 (failure), we can bail out nicely */
if (type == E_PARSE) {
CG(parse_error) = 0;
} else {
/* restore memory limit */
zend_set_memory_limit(PG(memory_limit));
efree(buffer);
zend_objects_store_mark_destructed(&EG(objects_store));
zend_bailout(); //终止执行,try-catch
return;
}
...
}
}
再展开zend_bailout():
//zend.h
#define zend_bailout() _zend_bailout(__FILE__, __LINE__)
//zend.c #line:893
ZEND_API ZEND_COLD void _zend_bailout(char *filename, uint lineno)
{
if (!EG(bailout)) {
zend_output_debug_string(1, "%s(%d) : Bailed out without a bailout address!", filename, lineno);
exit(-1);
}
CG(unclean_shutdown) = 1;
CG(active_class_entry) = NULL;
CG(in_compilation) = 0;
EG(current_execute_data) = NULL;
LONGJMP( *EG(bailout), FAILURE);
}
//zend_portability.h
# define SETJMP(a) sigsetjmp(a, 0)
# define LONGJMP(a,b) siglongjmp(a, b)
# define JMP_BUF sigjmp_buf
还记得上面php_execute_script()
中在PHP脚本执行函数外的zend_try{...}
吗?
实际这是PHP里面实现的C语言层面的try-catch
机制,try时利用sigsetjmp()将当前执行位置保存到EG(bailout),中间执行抛出异常时利用siglongjmp()跳回到try保存的位置EG(bailout),展开来看php_execute_script
:
PHPAPI int php_execute_script(zend_file_handle *primary_file)
{
...
JMP_BUF *__orig_bailout = EG(bailout);
JMP_BUF __bailout;
EG(bailout) = &__bailout;
if (SETJMP(__bailout)==0) { //初次设置时值为0,当执行LONGJMP时将跳回到这个位置,且值不为0,即从if之外的操作执行
...
if (PG(max_input_time) != -1) {
...
zend_set_timeout(INI_INT("max_execution_time"), 0);
}
...
zend_execute_scripts(...); //parse -> execute
}
//zend_bailout()将接着从这里执行
EG(bailout) = __orig_bailout;
...
}
更多siglongjmp、sigsetjmp的说明可以自行查下,https://github.com/pangudashu/anywork/tree/master/try_catch
现在你应该清楚max_execution_time
的实现机制及用法了吧?
最后总结一下max_execution_time的内核处理:PHP从执行php_execute_script
开始活跃时间累计达到max_execution_time
时,系统送出SIGPROF
信号,此信号由zend_timeout()处理,最终内核调用zend_bailout(),回到开始执行的位置,结束php_execute_script
执行,进入php_request_shutdown
阶段。
上一节我们详细分析了PHP自身max_execution_time
的实现原理,这一节我们再简单看下fpm退出主因: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。
这个配置属于php-fpm,注释写的是:一个request执行的最长时间,超过这个时间worker进程将被killed。
php-fpm是多进程模型,与nginx类似,master负责管理worker进程,worker为进程阻塞模型,每个worker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。master与worker之间可以进行通信,master可以启动、杀掉worker。
这里不再对fpm详细说明,只简单看下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的处理:
再看下fpm_request_check_timed_out
:
//fpm_request.c
void fpm_request_check_timed_out(struct fpm_child_s *child, struct timeval *now, int terminate_timeout, int slowlog_timeout)
{
...
if (terminate_timeout && tv.tv_sec >= terminate_timeout) {
...
fpm_pctl_kill(child->pid, FPM_PCTL_TERM); //kill worker
zlog(...);
}
可以看到,master如果发现worker处理一个request时间超过了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将发送TERM信号给worker,直接导致worker退出,而这个时间是从worker接到请求开始计时的,是系统时间。
2、优化思路
上面分析了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
及max_execution_time
,两者在PHP脚本执行超时的控制上都有一些欠缺,首先fpm的处理,虽然直接kill调进程是最简单的方式,但对于业务而言成本太高,个别接口超时严重这种处理方式将直接导致所有的worker进程处于不断的重启状态,每一个进程只处理一个请求就被干掉了;另外max_execution_time
的限制实际没有太大意义。
当然业务层面的优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,这里说的只是最后的一层防护,避免因为代码的疏漏导致业务雪崩,出现问题的时候尽量减小影响、尽快定位出现问题的地方。
最容易想到的优化就是将上面提到的超时定时器类型改为:,关于这个方案我用PHP扩展实现了一个,通过callback回调机制控制一个函数的执行时间,有兴趣的具体可以翻下代码:https://github.com/pangudashu/timeout,因为同一种定时器,linux下每个进程同一时刻只支持一个,所以目前不支持嵌套调用,可以适当修改支持多定时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