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上手

    • 前端开发

      • 接口文档管理
      • 接口数据 Mock
      • 接口调试
    • 后端开发

      • 接口文档管理
      • 接口调试
      • 接口自动化测试
      • 后端代码自动生成
      • 接口调试
      • 接口自动化测试
    1. 前端(或后端)在 Apifox 上定好接口文档初稿。
    2. 前后端 一起评审、完善接口文档,定好接口用例
    3. 前端 使用系统根据接口文档自动生成的 Mock 数据进入开发,无需手写 mock 规则。
    4. 后端 每次调试完一个功能就保存为一个接口用例
    5. 测试人员 直接使用接口用例测试接口。
    6. 所有接口开发完成后,测试人员(也可以是后端)使用集合测试功能进行多接口集成测试,完整测试整个接口调用流程。
    7. 前后端 都开发完,前端从Mock 数据切换到,联调通常都会非常顺利,因为前后端双方都完全遵守了接口定义的规范。
    1. 接口设计:定义接口规范(如接口路径、参数、返回值、数据结构等),也就是编写接口文档
    2. 接口运行:输入特定的接口参数,然后运行,主要用来调试接口。接口运行完之后点击保存为用例按钮,即可生成接口用例,后续可直接运行接口用例,无需再输入参数,非常方便。
    3. 接口用例:通常一个接口会有多种情况用例,比如参数正确用例、参数错误用例、数据为空用例、不同数据状态用例等等。运行接口用例时会自动校验数据正确性,用接口用例来调试接口非常高效。
    4. 数据模型:可复用的数据结构,定义接口返回数据结构请求参数数据结构(仅 JSON 和 XML 模式)时可直接引用。
    5. 集合测试:多接口集成测试,主要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、。
    6. 快捷请求:类似 Postman 的接口调试方式,主要用途为临时调试一些无需文档化的接口,无需提前定义接口即可快速调试。
    7. 代码生成:根据接口及数据数据模型定义,系统自动生成接口请求代码前端业务代码后端业务代码

    新人注意

    和 Postman 不一样,Apifox 是区分接口设计接口运行两个概念的。

    • 接口运行:即接口详情里的 运行 界面,用途是 临时调试接口运行 完后,需要点击保存为用例,才能将填写的 参数值前置脚本/后置脚本 等信息保存下来;否则关闭 tab 后,这些信息将会丢失。

    接口概览页

    接口设计界面

    接口运行界面

    快速上手 - 图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