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DL 同步
多版本机制仅限于文件内的元组,但不包括文件本身。对文件进行创建、删除等操作实际上会对全集群立即可见,这会导致 RO 在读取文件时出现文件消失的情况,因此需要做一些同步操作,来防止此类情况。
对文件进行操作通常使用 DDL,因此对于 DDL 操作,PolarDB 提供了一种同步机制,来防止并发的文件操作的出现。除了同步机制外,DDL 的其他逻辑和单机执行逻辑并无区别。
- LSN:Log Sequence Number,日志序列号。是 WAL 日志的唯一标识。LSN 在全局是递增的。
- 回放位点:Apply LSN,表示只读节点的回放位点。
同步 DDL 机制利用 AccessExclusiveLock(后文简称 DDL 锁)来进行 RW / RO 的 DDL 操作同步。
DDL 锁是数据库中最高级的表锁,对其他所有的锁级别都互斥,会伴随着 WAL 日志同步到 RO 节点上,并且可以获取到该锁在 WAL 日志的写入位点。当 RO 回放超过 Lock LSN 位点时,就可以认为在 RO 中已经获取了这把锁。DDL 锁会伴随着事务的结束而释放。
如图 1 所示,当回放到 ApplyLSN1 时,表示未获取到 DDL 锁;当回放到 ApplyLSN2 时,表示获取到了该锁;当回放到 ApplyLSN3 时,已经释放了 DDL 锁。
当所有 RO 都回放超过了 Lock LSN 这个位点时(如图 2 所示),可以认为 RW 的事务在集群级别获取到了这把锁。获取到这把锁就意味着 RW / RO 中没有其他的会话能够访问这张表,此时 RW 就可以对这张表做各种文件相关的操作。
图 3 所示流程说明如下:
- RO 会话执行查询语句
- RW 会话执行 DDL,在本地获取 DDL 锁并且写到 WAL 日志中,等待所有 RO 回放到该 WAL 日志
- RO 的回放进程尝试获取该锁,获取成功后将回放位点返回给 RW
- RO 开始进行 DDL 操作
DDL 锁是 PostgreSQL 数据库最高级别的锁,当对一个表进行 DROP / ALTER / LOCK / VACUUM (FULL) table 等操作时,需要先获取到 DDL 锁。RW 是通过用户的主动操作来获取锁,获取锁成功时会写入到日志中,RO 则通过回放日志获取锁。
- 主备环境:热备存在只读查询,同时进行回放,回放到该锁时,如果该表正在被读取,回放就会被阻塞直到超时
- PolarDB 环境:RW 获取锁需要等待 RO 全部获取锁成功才算成功,因为需要确保主备都不再访问共享存储的数据才能进行 DDL 操作
当以下操作的对象都是某张表, 表示时间先后顺序时,同步 DDL 的执行逻辑如下:
- 本地所有查询操作结束 < 本地获取 DDL 锁 < 本地释放 DDL 锁 < 本地新增查询操作
- RW 本地获取 DDL 锁 < 各个 RO 获取本地 DDL 锁 < RW 获取全局 DDL 锁
- RW 获取全局 DDL 锁 < RW 进行写数据操作 < RW 释放全局 DDL 锁
结合以上执行逻辑可以得到以下操作的先后顺序:各个 RW / RO 查询操作结束 < RW 获取全局 DDL 锁 < RW 写数据 < RW 释放全局 DDL 锁 < RW / RO 新增查询操作。
可以看到在写共享存储的数据时,RW / RO 上都不会存在查询,因此不会造成正确性问题。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,都是遵循 2PL 协议的,因此对于多个表,也可以保证正确性。
上述机制中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锁同步发生在主备同步的主路径中,当 RO 的锁同步被阻塞时,会造成 RO 的数据同步阻塞(如图 1 所示,回放进程的 3、4 阶段在等待本地查询会话结束后才能获取锁)。PolarDB 默认设置的同步超时时间为 30s,如果 RW 压力过大,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数据延迟。
针对此问题,PolarDB 对 RO 锁回放进行了优化。
优化思路:设计一个异步进程来回放这些锁,从而不阻塞主回放进程的工作。
整体流程如图 4 所示,和图 3 不同的是,回放进程会将锁获取的操作卸载到锁回放进程中进行,并且立刻回到主回放流程中,从而不受锁回放阻塞的影响。
锁回放冲突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情况,因此主回放进程并非将所有的锁都卸载到锁回放进程中进行,它会尝试获取锁,如果获取成功了,就不需要卸载到锁回放进程中进行,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进程间的同步开销。
该功能在 PolarDB 中默认启用,能够有效的减少回放冲突造成的回放延迟,以及衍生出来的稳定性问题。在 AWS Aurora 中不具备该特性,当发生冲突时会严重增加延迟。
在异步回放的模式下,仅仅是获取锁的操作者变了,但是执行逻辑并未发生变化,依旧能够保证 RW 获取到全局 DDL 锁、写数据、释放全局 DDL 锁这期间不会存在任何查询,因此不会存在正确性问题。
贡献者: 北侠, 棠羽